公園里的文化內(nèi)涵 總有一份讓你鐘情

來源:看度新聞 2022年08月20日 17:56
摘要:“一花一世界,一園一特色”。

成都擁有很多傳統(tǒng)老公園,這些公園歷史底蘊深厚,文化內(nèi)涵豐富,特色亮點各不相同。有的雅趣、有的市井、有的厚重、還有的充滿著詩情畫意,相信總有一款會讓你鐘情。迎著清晨的第一縷陽光,我們不妨走進市中心的百花潭公園,從這里開始感受公園里的文化內(nèi)涵。

逛百花潭公園,最不能錯過的就是慧園。據(jù)成都百花潭公園工作人員朱軒萱介紹,慧園是百花潭公園的一部分,這里是根據(jù)巴金先生家春秋三部曲小說中的家而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打造的一個院子?;蹐@由廣場、建筑、園林三大區(qū)域組成。景區(qū)占地26.5畝,是成都唯一的著作園林。

百花潭公園內(nèi)的慧園

1904年,著名作家巴金出生于成都正通順街98號。遺憾的是,巴金出生地的深宅大院并沒有保留下來。不過,家鄉(xiāng)人還是以巴金為主題打造了一個去處,那就是如今百花潭公園里的“慧園”。如今這里也是巴金文化體驗館。走進慧園,這里有很多巴金老人的珍貴實物。在這里也能感受到這位文學巨匠的那份家國情懷。循著巴金先生的腳步,深深體會愛國主義情懷。如今這里也是成都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四川省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感受完了百花潭里面的慧園,我們可以到百花潭里另一處特別的地方——充滿雅趣的川派盆景園,感受川派盆景的文化內(nèi)涵。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人們常用這句話形容大千世界的無窮意境。而盆景正是將大自然的草木叢林、山石微塵巧妙濃縮于盆缽之中的一門中國傳統(tǒng)藝術。

據(jù)成都百花潭公園盆景發(fā)展科負責人陳華介紹,川派盆景是中國盆景藝術中最具影響力的五大流派之一,主要分為樹石盆景和山水盆景。樹石盆景用多株樹樁進行組合造景,配合其他素材,構成千姿百態(tài)、極具詩情畫意的盆景景觀。山水盆景一般選用虎皮石、沙積石等,加上六月雪、虎刺等小型植物組成,展示了巴山蜀水的自然風光。

園內(nèi)陳列著的各類可供觀賞盆景

“萬里橋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滄浪”。這是詩人杜甫對當年美景的生動描述。百花潭的美,是有歷史底蘊的。難怪不少游客喜歡到百花潭來走走逛逛,感受鳥語花香的同時,品一品這里的文化內(nèi)涵。而“川派盆景園”緊挨著百花潭公園的北大門,由室外盆景展區(qū)和川派盆景資料館、回廊、亭臺等景觀組成。走進園內(nèi),人們能把川派盆景的來龍去脈了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對知識不足的人們來說,能起到真真切切的科普作用。

逛了川派盆景園飽了眼福,也該休憩一下,坐下來品一口茶了。說到咱成都公園里的茶館文化,那就必須得去成都市人民公園里的鶴鳴茶社感受一番。

泡上一杯茶,竹椅上一坐,擺起龍門陣,打發(fā)一下午的休閑時光。這樣的安逸生活絕對是成都這座公園城市煙火氣的一大特色。而說到喝茶好去處,人民公園的鶴鳴茶社當仁不讓,絕對是成都老茶社人氣“頭牌”。

鶴鳴茶社是人民公園園內(nèi)三大文化之一,也是成都茶館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每年,這里要接待五萬人,不僅有外地游客,還有國際友人。甚至連德國總統(tǒng)、西班牙大使都曾到鶴鳴茶舍感受過品茗的休閑之感,不少影視劇組也都喜歡來這里取景,喝茶、聊天、采耳、看川劇......這些都是感受公園城市里休閑生活不能錯過的體驗。

依水而建的鶴鳴茶社

鶴鳴茶社內(nèi)有一對黑漆柱子,上面刻有一對燙金對聯(lián):四大皆空坐片刻不分你我,兩頭是路吃一盞各走東西。這副對聯(lián)的意蘊頗為值得人們玩味——茶客之意當然不在茶,來鶴鳴茶社很多人不僅僅是奔著那一茶一水,閑聊談心、你來我往才是個中精髓。

鶴鳴茶社始建于1923年,距今已經(jīng)有近百年歷史,是中國歷史上最悠久的茶社之一。據(jù)傳,鶴鳴茶社原是上世紀二十年代初大邑龔姓人家所建,1923年,他租用當時少城公園的一塊地皮,建了個亭式廳堂茶社,取名為“鶴鳴”,沒有橫額,只有一個小吊牌掛在柱頭上。

自1911年建園,公園內(nèi)就有鶴鳴、枕流、綠茵閣、永聚等6家茶社,各行業(yè)人士都按照各自的職業(yè)和地位在茶園內(nèi)聚會。當時的成都茶館也分等級,各行各業(yè)的人士也有固定的茶館。而少城公園(人民公園的舊稱)的6家茶館,“枕流”茶館是以青年學生為主;“綠蔭閣”茶館是政界人士和士紳的地方;“永聚”茶館是比較上層或比較有錢人的地方,也是當時成都商界談生意的地方;“射德會”茶館多為軍政界上層人物喝茶、活動的地方,平民百姓少有踏入;鶴鳴則是校長、教師和公務員為主等文化人的聚集地,是人民公園唯一未曾遷址的百年老茶社,解放前以“六臘戰(zhàn)爭”而聞名。

隨著時代的變遷,其他5家茶館命途多舛。1940年,鶴鳴茶社轉(zhuǎn)租給了熊綽云,請書法家王稼楨題寫了橫額。解放時,熊綽云將幸存下來的鶴鳴茶社交給了政府,此前題寫的橫額在1952年修公園時被拆除。1988年6月,王稼楨先生重題“鶴鳴”橫額。3個月后,滄桑的鶴鳴茶社迎來新生——政府花費11萬重新修整鶴鳴茶社。11萬在當時可是一筆巨款,讓沉寂多年的鶴鳴茶社重新煥發(fā)魅力。

品完茶,不妨尋著成都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城墻的古跡,來到了位于新都的桂湖公園。感受這里的狀元文化。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在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中,這首開篇詞可謂是聞名遐邇,被改編成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后,更是久盛不衰。這首詞的作者是明代著名文學家、官員楊慎,他還有一個人們廣為熟知的名字,楊升庵。他在成都的故居,現(xiàn)被稱為楊升庵祠。

桂湖公園

楊升庵祠內(nèi),有一處風光秀麗的人工湖。明正德嘉靖年間,楊升庵常在這里讀書和游玩,并“沿堤遍栽桂樹”,同時培植風景,興建園林,桂湖自此名揚天下,楊升庵祠也成為了桂湖的主體建筑。1987年,電視劇《紅樓夢》曾將桂湖公園作為外景拍攝地,當年《紅樓夜宴大觀園》這場戲,就是在桂湖公園內(nèi)荷塘旁的小錦江拍攝的。

至此,位于成都北門的桂湖公園,與中國四大名著中的兩大著作結下了不解之緣。桂湖公園雖然占地不大,但小橋流水亭臺樓閣的精致卻是那里的一大特色,一步一景,都充滿著詩情畫意,再加上有“狀元”楊升庵的加持,其文化歷史內(nèi)涵更是厚重非凡。

清晨,當一縷陽光照射在桂湖公園內(nèi)的古城墻上時,整個桂湖公園顯得極為古樸寧靜,走在這里仿佛時間都放慢了腳步。這里不僅是明代狀元楊升庵的舊居,也是新都人心里最具靈氣和文化內(nèi)涵的地標公園。著名文學家郭沫若曾專門給桂湖題了一副對聯(lián):“桂蕊飄香美哉樂土,湖光增色換了人間”,這一對聯(lián)在桂湖公園的門口處就能看見。新都桂湖文化旅游區(qū)工作人員劉丹介紹說:“這個對聯(lián)以‘鶴頂格’的形式將‘桂湖’兩個字嵌入其中,贊美桂湖的景色和風貌。”(鶴頂格:對聯(lián)中嵌字聯(lián)的一種,又稱“冠頭格”“鳳頂格”“丹頂格”“頂頭格”“藏頭格”等。即是要嵌入的兩個字分別放在上、下聯(lián)的第一個字的位置上,就像仙鶴頭頂上的一點紅,尤其令人醒目,因而得此名。)

以古城墻為分界線,園區(qū)一側(cè)是作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古典園林,而另一側(cè)就是新都區(qū)政府重點打造、供大家休息和玩樂的新桂湖公園?!袄瞎鸷敝匚奈锉Wo和歷史文化傳承,“新桂湖”供市民娛樂休閑,“新老桂湖”既在功能規(guī)劃上做了劃分,又做了很好的融合,是市民周末游玩的好去處。

據(jù)新都桂湖文化旅游區(qū)工作人員余卓然介紹,新都桂湖最大的特點是依托古典園林,游客在欣賞美景之外還可以從中提取歷史內(nèi)涵,受到中國傳統(tǒng)美學的熏陶。作為傳統(tǒng)文化研究工作者的余卓然,在新都桂湖公園已經(jīng)工作了近五年。用他的話說,桂湖公園的魅力滲透在了園內(nèi)老城墻的一磚一瓦中,寧靜中散發(fā)著光芒。

蒼翠古樸的新都桂湖公園一角

新都桂湖的美,無需過多華麗詞藻,一草一木,亭臺樓閣都已有數(shù)百年的歷史積淀。為將公園的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進行有效推廣,讓更多游客更深入地了解桂湖文化,而不僅僅只停留在走進園里賞花、拍照、散步等流于表面的形式,公園方也做了不少努力。

余卓然介紹說,基于“公園+文博單位”的獨特性質(zhì),桂湖公園開展了很多文化文物相結合、針對于青少年研學和宣傳的社教活動,用各種方式加強園林文化公園文化和歷史文物相關文化的保護和宣傳。除此之外,他們還在數(shù)字化方面進行努力創(chuàng)新,把園內(nèi)重要點位做成可以免費掃碼收聽的微信卡片,讓游客在沒來到公園之前,就可以通過手機了解到公園里的重要歷史文化點位、重要植物代表的相關信息。

為了吸引游客,新都桂湖文化旅游區(qū)還將桂湖公園和新都博物館打通,融為一體。游客在逛公園欣賞完自然風景后,不用出園區(qū)就可以移步到博物館和漢代出土文物來一場“邂逅”。

看度-公園城市頻道記者:黃河

編輯:朱書婉

版面編輯:陳輕語

責任編輯:蔣月